

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!無針人士守候已久,香港政府終於恩恤香港人,正式取消「疫苗通行證」。由2022年2月24日至2022年12月28日,香港「疫苗通行證」歷時有308日,真香港人全年只能食外賣,編輯一直覺得黎明前嘅黑暗係最黑暗,只有堅持先可以勝利,曙光就近在眼前。其實,從呢件事上係睇到好多嘢,堅持外賣期間,見盡人情冷暖,不時令人有放棄堅持嘅念頭。堂食放寬係得來不易嘅福利,一定要珍惜呢段時間嘅堂食空窗期,勝利可能係短暫,但總算等到一個結果,始後發生咩事,Who Knows?
由於無「疫苗通行證」,編輯上年有好多地方係唔俾拍拖兩個人進入,當中包括大學校園。其實編輯要進入大學校園,並唔係為咗啲乜,只係想進入校園記錄剩餘嘅香港大學校園範圍T形街牌,估唔到想為個殖民時代舊街牌留念,都要經過重重難關。
香港大學係本地8間院校之一,由薄扶林道上行,就可以到達大學校園範圍,校園西面為薄扶林道,北面係般咸道,東面為列堤頓道,南面係大學道。如果講行山路線,必定要提龍虎山,因為穿過香港大學校園,就可以走捷徑登山龍虎山範圍,毋須要兜大圈從旭龢道起步。
大學本身同殖民歷史息息相關,港大基本上經歷過日佔時期、太平洋戰爭,有逾百年歷史。最初同1887年成立嘅華人西醫書院合併為香港大學醫學院,院校於1911年成立,並於翌年辦學,係最早期亞洲頂尖大學,世界排名頗高,只係近年已有下跌趨勢。除咗殖民歷史建築物仍舊屹立不倒,亦有3個隱藏嘅T形街牌,都係多數人未必會留意到嘅地方。而T形街牌嘅位置,就位處早年香港大學民主牆旁邊。
全港僅餘嘅T形街牌唔多,現時粗略估計不足100個,但單單香港大學校園範圍就有3個,全部集中於同一個Area。本地政府有關方面對於保育、活化似乎都唔太出力,無論係舊郵筒定舊街牌,能任由消失,甚至只於牆壁上留低T字印,而事實上呢啲舊有歷史痕跡,就係香港人嘅集體回憶,同時係本土文化重要一環。
薄扶林道與大學道之間,隱藏3塊殖民時代T形街牌,靠近蒙國平花園、香港大學圖書館舊民主牆。舊街牌呈T字形,其中「中山階」就有2塊T形街牌,而剩餘1塊T形街牌就位於「中山廣場」。
事實上,喺香港大學範圍內,「中山廣場」又叫做開心公園,係一個寬敞大平台,不時會舉辦活動,位置係香港大學圖書館與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之間。觀察舊街牌時不難發現,「中山廣場」英文係「SUN YAT-SEN PLACE」,以「國父」孫中山先生原名「孫逸仙」命名,皆因孫中山先生係港大校友,初時係想鼓勵港大學生要有孫中山先生嘅高尚情操。
而「中山廣場」旁邊就有一道樓梯通往蒙國平花園,內裏荷花池置有孫中山先生嘅銅像。階梯則被命名為「中山階」,英文為「SUN YAT-SEN STEPS」,同樣係以孫中山先生全名命名。平常坊間仍然見到囓T形街牌,字形與香港大學嘅並唔一樣,大學範圍內3塊T形街牌都係採用標階體設計。
港大範圍嘅T形街牌都係T字形設計,都係以上英下中方式呈現,英文由左至右讀,而中文則由右至左讀,只係字粒凹凸感無坊間其他街牌咁明顯,但都係60年代前嘅殖民時代產物。
一間百年歷史嘅院校,固然有唔少歷史建築物,更加有部份校園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香港大學圖書館一角嘅民主牆係舊有歷史痕跡,原意係實現言論自由,屬一面俾學生、教職員發表個人意見嘅壁報板,不過現時壁報板內已經空空如也,與國殤之柱同樣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從「中山廣場」走向下方,會見到粉色牆身嘅香港大學本部大樓,建築物於1910年建立,依山而建,既係歷史最悠久嘅港大建築物,亦係香港法定古蹟,校友包括著名小說家張愛玲。
穿梭香港大學本部大樓,會發現建築設計非常獨特,大樓以文藝復興時期風格打造,應該係愛德華風格。古典復興式設計包括花崗石柱廊,加上頂端有高塔等,無論中央庭園、圓頂,抑或古典拱形窗戶,甚至紅磚牆、麻石、地板、柱廊、天花,皆設計典雅,電影《色.戒》曾取景拍攝,唔少畢業生亦會選址本部大樓拍攝畢業照片作紀念。
本部大樓不得不提嘅歷史時刻一定係當年孫中山曾經發表演說,直言香港係孕育革命思想嘅地方,此後本部大樓就係舉辦文化活動嘅地方。
毗鄰本部大樓嘅係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,主要用作展示中國古代文物,特別係青銅器、陶瓷。馮平山樓更被列為法定古蹟,呢座美術館建於1953年,本身叫馮平山博物館,直到1994年先改名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,係現時歷史最悠久嘅博物館。
龍虎山般咸道
24hours
3917 2882
90 Bonham Road, Pok Fu Lam Rd
星期二至六 09:30–18:00、星期日 13:00–18:00、星期一休息
2241 5500
西環龍虎山般咸道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