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提到香港早期嘅打卡點,火車博物館絕對係第一代嘅文青打卡點,雖然佔地不大,但就係初期拍拖兩個人嘅影相好去處。今次編輯就帶大家重遊香港鐵路博物館,發現有啲嘢唔同咗,同時喺火車博物館附近,原來重隱藏咗一塊隱藏式T形街牌,為大家揭開殖民時代街牌嘅神秒面紗。
大埔墟市中心嘅香港鐵路博物館毗鄰現時嘅火車路軌,係香港文化博物館嘅分館,由舊時大埔墟火車站改建成博物館,所以位置都係靠近現時嘅火車站。由於館內擺放咗舊有列車展品,新舊對比之下,恍如穿越今昔,兩代列車分別更明顯,你又鍾意舊火車定新火車設計呢?
火車博物館門口有舊火車站站牌,博物館其實早於殖民時代1910年落成,係第一代文青打卡點,亦係歷史地標。以前火車係叫做KCR,即九廣鐵路公司,只不過舊火車站於1983年停止運作,改為現時嘅大埔墟火車站,3年後舊址改為博物館用途,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。
重遊火車博物館,當然到展示用途嘅舊式火車車卡遊覽,當中包括退役車卡,以及經修復、翻新嘅車站建築。博物館中有兩截車卡擺放路軌上,以前只係能夠進入右邊嘅車卡,而左邊多數車卡都唔開放;但目前就可以全部進入,而其中一端更新增影片播放,講述鐵路史。
除咗車站建築,館內亦保留7輪車卡,另有手動、機動工程車,甚至蒸氣機火車頭、柴油機車,歷史車廂係唔少人嘅打卡點。其中一輛寫有「51」號嘅機車,亞歷山大(葛量洪)爵士號,以當時嘅港督葛量洪爵士及夫人命名,為全港首架採用柴油電動火車頭嘅火車,目前仍然擺放於路軌之上,數一數歷史已有逾60年,「51」嘅號碼的確好搶眼。
從博物館展示嘅車卡可以睇返以前嘅實體火車嘅車廂,每個車卡都係殖民時代製造,由1911年至1974年都有,懷舊味濃厚,每個地方皆充滿復古味,火車美觀而實用,十分安全。
遊覽火車博物館最大分別應該係唔俾攝錄影片,只准影相,而且有弓多保安員站崗;以往某國自由行嘅時候,編輯不單見好多人攝錄,而且喺料舊火車廂上面食橙。
走完火車博物館,編輯帶大家找尋大埔鬧市中更有歷史價值嘅地方,如果有留意eatwo嘅介紹,相信都知道編輯呢排唔係講郵筒就係講街牌。而大埔墟市內原來唔止遺留「廣福道」T形街牌,重有一個隱藏於街市嘅「富善街」T形街牌。
你大概未必估到一個殖民時代充滿意義嘅T形街牌竟然躲藏於富善街街市內,其實富善街只係一道全長僅150米嘅傳統街市,中間可見被列為法定古蹟嘅文武廟,街道歷史悠久,可追塑至清代光緒年間,原本叫太和市,係第一大墟市,只不過於30年代先易名為富善街。
於靠近大埔火車博物館嘅富善街一角,隱藏咗一塊舊式T形街牌,單看街頭畫而,你絕對估唔到呢個地方會有舊街牌。富善街一端入口有一間叫「祥興時菓」嘅老字號生果舖,表面平平無奇,其實內有乾坤,因為T形街牌就躲藏生果舖範圍,非常神秘!
生果舖其實係唯一一個地方仍然保留有建墟時嘅瓦頂,而生果舖之上嘅樓宇則毫無關係。呢塊神秘十足嘅T形街牌就位於生果舖大鐘嘅後面,目前其實只係見到一角,勉強見到「富善街」三字,而英文則只見到好少,連一隻完整嘅英文字都未能睇得清楚。
「富善街」T形街牌長期被店舖遮蔽,但仍舊難掩殖民地色彩,舊街牌排列方式係上英下中,呈T字形設計,係60年代前嘅產身物。呢種傳統街頭文物嘅特色重有以鐵鑄造,字粒式舖砌字體,簡單嚟講就係鐵框瓷製,就算經歷百年都仍然可以堅固如新,新式打印嘅街牌係難以取代。不過,香港變化太快,轉眼就變成另一個時空,街道又會變成新地方,今日隱藏,聽日隨時又會被消失。
E.A.Tips :
❷ 大埔鐵路博物館係免費入場,現時亦唔使登記任何資料。
❸ 目前進入大埔鐵路博物館,會被保安員禁止拍攝影片。




富善街街市
大埔富善街
08:05–18:15


香港鐵路博物館
大埔崇德街13號大埔墟
10:00–18:00、星期二 休息
2653 3455